新闻
粤食药监:祛痘美白祛斑等化妆品非法添加风险突出

今天下午,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举办5月份例行新闻通气会暨“曝光台”专题新闻通气会。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化妆品监管处处长谢志洁、稽查局副局长刘国光、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副主任熊慧瑜在会上介绍了《广东省化妆品安全风险管理年度报告(2015—2016年度)》的主要内容,通报了今年列入省局“曝光台”公布的三个吊销化妆品卫生许可证的典型违法案例,通报了广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开通化妆品安全性监测微信公众号和公众微信上报平台等内容。

  谢志洁介绍,新版《年度报告》的形成,经过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化妆品安全专家委员会的咨询论证评估和今年5月26日在广州召开的全省化妆品安全风险交流会上广泛征求专家学者、生产销售企业、消费者等意见,来自监管部门、监测机构、生产企业、经营企业、行业协会、消费者协会的140余名代表参加了交流并提出了建议。《年度报告》中宣布,化妆品安全风险监管新模式由风险评估、风险防控、风险交流、绩效管理等四大体系组成,确立了政府主导风险管理、市场承担主体责任、社会各界齐抓共管的安全风险治理结构。

  《年度报告》中通报,在监督检查方面,通过重点风险重点巡查和一般风险随机抽查,首次实现对生产企业监督检查的全覆盖,对20000余家主流经营企业进行了实质性检查,推进了市场主体责任的落实。在专项整治方面,责令停产停业11宗、立案查处780宗(其中祛痘、祛斑、美白类案件483宗、占68%),涉案货值达约5000万元,捣毁制假窝点76个,罚没款约617万元,抓获犯罪嫌疑人20多人。在示范建设方面,全省共创建省级、市级化妆品市场安全治理示范区分别达到22个、45个,覆盖了近50%的县区;市售产品注册备案率在示范区内从年初的22%提升到80%,示范区外也带动提升到76%。

  记者获悉,新版《年度报告》对广东省2016年化妆品安全形势作出了“总体风险可控、具体风险突出”的评估预判。“具体风险突出”主要是根据2015年监管结果和监测报告而得出的结论,主要表现在:非法生产行为集“四非”风险(非法生产、非法添加、非法经营、非法标签)于一身且屡禁不止,尤其在祛痘美白祛斑和面膜等宣称功能产品非法添加风险突出;生产企业产品准入、经营企业进货采购风险依旧较高,市售产品未注册备案风险仍然偏高,电商微商海代等新生业态风险不断出现等。

  会上,刘国光还通报,今年以来,共查处三宗涉及吊销企业化妆品生产卫生许可的案件,其中包括广州市妆源化妆品有限公司涉嫌生产未取得批准文号的特殊用途的化妆品案、广州宝芝堂药品有限公司涉嫌使用化妆品禁用原料生产化妆品以及广州市白云区新市艾璐诗化妆品厂涉嫌违法转让《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和使用化妆品禁用原料生产不合格化妆品案。涉案企业目前均被吊销《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并全部列入食品药品违法企业“黑名单”。

添加风险突出

粤ICP备15008043号-2
免责声明
番禺工商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