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485名广州大学新生用无偿献血来纪念“成年礼”

央广网广州10月11日消息(记者郑澍 通讯员陈瑾)今日(10月11日),2016年“热血青春 公益力量”无偿献血行第一站在广州大学大学城校区活动举行,标志着2016年“热血青春 公益力量”18岁青年无偿献血行动正式启动(后续活动时间表见附件)。团市委、市无偿献血办联合全市各大市属高校、中学、中职、中技院校,以定向预约方式将在10月全面铺开校园无偿献血活动,旨在鼓励广州18岁青年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履行公民义务,发扬奉献精神,以参与无偿献血行动的方式纪念自己的“成人礼”,为建设大爱广州和培育社会新风尚做表率。

485名广州大学学生献血致敬青春

活动首站来到广州大学,作为全市无偿献血先进集体,广州大学公益事业有组织,有传承。在该校红十字会的号召下,定向动员485名大一新生用无偿献血来纪念“成年礼”。

“大学生的认知程度都比较高,对于献血比较积极。”该校红十字会学生负责人何颖彤介绍,这次“热血青春 公益力量”无偿献血行动中,该校红十字会通过22个学院分会进行宣传号召,在大一新生中影响很大,很多同学认为,用一次无偿献血来纪念成年是非常“时髦”,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据悉,广州大学有专门的献血站,学校红十字会每月都会进行献血宣传,不仅开展线下专家讲座,还积极发展新媒体平台的关注度,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平台,宣传形式新颖多样。数据显示2015-2016学年,广州大学参与献血全血1711人次,成分血1354人次,献血增长率达到23%。学校也连续多年被评为“无偿献血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无偿献血的开展同样也离不开榜样的力量。今年广州大学机电学院大三的黄冬泉(化名)同学从大一开始参与无偿献血,在短短两年多时间共献血17次,保持着平均3个月献2次血小板的习惯。机器采集血小板比较费事,黄冬泉每次献血需要近两个小时。“广州这样的大城市对血小板的需求量很大。”黄冬泉介绍,不少重病种,如产后大出血、白血病等,治疗上急需要输注血小板。付出也有回报,血小板捐献对捐献者的健康状况要求较全血高,黄冬泉告诉记者,由于持续献成分血,自己非常注意锻炼,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身体素质提升了不少。

无偿献血作为公益事业需要传承,黄冬泉也用实际行动影响着身边的人参加无偿献血,他认为,新生们以参加无偿献血行动的方式纪念自己的“成人礼”,履行了公民义务,开始承担起成年人肩上的社会责任。

望第一次无偿献血成特殊“成人礼”记忆

“对于普通市民,在献血之前可能会有一些思虑。”大量科学研究证明,献血者在为社会奉献爱心的同时,无意中也改善了自己的身体状况,为自我健康进行了“投资”。“一个健康成人一次献血200-400毫升仅占总血量的5%—10%,不会影响健康。其次,献血后,人体储血器官会释放血液进入体循环,骨髓的造血功能也会加速,身体血量很快会恢复正常,因此定期献血是不会损害身体健康的,所以有献血意向的市民大可放心。2016年1月1日至9月29日,广州血液中心采集全血量达60吨左右,同期比上升5%;采集机采血小板4.6万个治疗量左右,同期比上升9%。近期,广州A型、O型血相对比较紧缺。广州的用血量平均要上千名无偿献血者才能维持。

据广州血液中心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无偿献血,特别是成分血的普及仍任重道远,不少重病种,如地贫、白血病等,治疗上常常要输注血小板。但机器采集血小板较为费时(需要接近两个小时),因此捐献者相对较少,而且保存时间较短(只有5天),需要持续有献血者捐献。”同时,血小板捐献对捐献者的健康状况要求较全血高,此前有不少志愿者是因为高血压、高血脂被“刷”下,也有的志愿者专门为此吃了三天的素,终于成功捐献。他表示,在血液中心的官方网站上(http://www.gzbc.org/)血液百科里可查询更多的献血常识。

我国《献血法》第2条规定: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从1998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到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团市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次失血不超过体内血量的10%(约400毫升),所丧失的血浆成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期内得到补充而恢复正常,不会影响健康的。所以,希望全市年满18岁的健康公民能积极参与无偿献血、宣传无偿献血,为挽救他人的生命献一份爱心。也希望你们‘第一次’的无偿献血能成为你们‘成人礼’的特别记忆。”

资深献血者:儿女18岁都完成了第一次献血

一位普通的志愿者将一件普通的事坚持了16年,那就变的不再普通。在上月的血液中心开放日动员会上,资深献血志愿者吴言东分享了他的献血历程:从1999年第一次无偿献血至今已经用完了29本献血证,完成了138次无偿献血活动,在2015年义务献血次数达到了22次。是怎样一种信念坚持着吴东言?他说:“我们走学校、走社区,向大家宣导无偿献血只为了一个目标:让广州不再缺血。”

16年的坚持,献血已然成为了吴东言生活中的一部分。他表示,看到自己的血液帮助到了情况危急的病人,那就是最大的成就。“我的儿子和女儿在18岁那都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次献血,而且他们也养成了固定献血帮助他人的习惯,这让我很欣慰,”在他看来他们在做的本是该做的事。他说,自己在一次交流活动中遇到了一位上海志愿者,对方的一句话让他觉得这16年不觉得孤独,“无偿献血不用舍己就能救人,何乐而不为。”

老一代志愿者的脚步依旧昂扬,新一代的志愿者已经上路。广州市城市职业学院的谢伊敏在大学一年级时加入了学校红十字会,开始接触无偿献血。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受到大家的鼓励,尝试了第一次献血,“18岁献完血的那一刻有一种战胜自己的感觉,一种克服恐惧的成就感。”在今年的母亲节,谢伊敏完成了自己的第二次献血,也是第一次成分血无偿捐献,“为什么是母亲节,大概是一种感恩回馈吧,母亲通过血液给了我生命,我在这一天用它来帮助更多的人,这也是一种感恩。”在谢伊敏看来,无偿献血不仅是一种对他人的帮助,也是对于自己我的检测,“每一次捐献之前都会做相关的检测,这也是对我们自我的观测,健康是慢慢积累出来的。”

粤ICP备15008043号-2
免责声明
番禺工商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