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广东所藏民国文献破损严重

金羊网讯 记者黄宙辉、通讯员戴卫春报道:10月13日,2016《广州大典》与广州历史文献保护学术研讨会举行,广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建华出席并讲话。记者从会上获悉,广东所藏民国文献破损严重, 专家提醒要高度重视文献底本的脱酸、恢复和保护,避免仓促上马而造成“破坏性”保护。

中图民国文献几乎全属特别严重破损

“目前,民国时期的文献破损严重。”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副馆长倪俊明提醒,根据国家图书馆的检测数据,国家图书馆所藏民国文献,特别是报刊的纸张耐久性25年后将下降40-50%,按照目前的老化速率,25年后有40%的报纸耐折度将低于2次,60%的图书纸张耐折度将低于10次,成为低劣纸或不坚固纸。

广州地区的民国文献,同样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困境。由于广东地处北纬20-26度之间,大部分区域属亚热带气候,炎热、潮湿的气候环境直接加剧了民国文献的酸化、老化。据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抽样测检,其所藏民国报纸的平均PH值为3.72,期刊的平均PH值为3.41,其中PH值最低的仅有2.96。按《古籍特藏破损定级标准》,PH值小于4则为一级破损,属于特别严重破损,即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所藏的民国文献几乎全属特别严重破损。

对于续编《广州大典》,倪俊明建议,要高度重视文献底本的脱酸、恢复和保护,避免仓促上马而造成“破坏性”保护。此外,建立基于文献收藏和专业特色基础上的整理编辑机制和队伍,在统一规范、明确目标的前提下,分工合作,避免重复劳动造成的人力物力的浪费。

海外广州文献与本土文献互补

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吴义雄介绍,海外广州文献呈现出一种多语种、多载体的形态。广州作为一个国际经济网络重要的节点,实际上与世界各国的交往都留下了大量文献,不仅有手稿、纸本印刷的文件,还有音像、图像等。海外广州文献主要收藏在欧美地区的地方国家政府部门和公司文化机构。他提到,亚洲的印度、新加坡和越南等国家也是值得调研的对象,“特别是印度,实际上印度在很长时间里跟广州有非常密切的交往,留下的文献很多,但我们现在对它的了解还很欠缺。”

“总体来看,海外广州文献数量非常庞大,而且在系统性、真实性和具体性方面,可与本土文献形成互补。”吴义雄建议,对海外广州文献的调研、收集和利用,应纳入《广州大典》工作的视野里。目前,吴义雄研究团队计划进行海外广州文献的全面调研、整理,形成比较详细的海外广州文献目录,接着编成《海外广州历史文献指南》。

粤ICP备15008043号-2
免责声明
番禺工商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