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发动机被誉为工业的明珠,长期以来,中国在发动机特别是航空发动机一直为软肋,不足之后相当明显。为了克服它,我们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2015年又成立了中国航发,以专门研发各种航空发动机。
如今投入已有回报,有人称:中国正在同时研发至少12架发动机,仅从研发角度时,已井喷式发展,可是人们为何依然发愁?究其原因,别看航发对进口的依赖越来越少了,尤其是太行发动机的成熟,如果考虑各种在研型号的情况,那么前景真是一片光明!可是现在在研型号多,投产的型号太少,所以不能过于乐观,所谓;中国航空发动机赶英超美也只能是远期构想,我们依然有许多工作需要做,情况远没有想象的乐观!
中国航空发动机与美俄相比还差多少?中国工程院院士甘晓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内军用航空发动机跟国外最先进水平相比落后一代,民用航空发动机相差更多,所谓一代,大约就是20年的时间,也就是说,中国航发的水平只相当于美俄上世纪90年代的水平!
也许从这个话中,大家会想到我们的设计水平不高,这主要研发经验方面的问题,其实还有一个问题少有人注意:产能!如今产能已成为一大重大的因素成为制约中国航空发展之瓶颈,这一大问题尚需马上克服,一个不比技术问题小什么的难题。
如今中国不是造不出发动机,实际可以生产许多型号的发动机,但是产能不足的问题已经显现出来了。本世纪以来,中国航空工业的生产规模扩大了许多,但是航发的生产有点跟不上了。仅以太行来说,这款发动机为中国自研的高性能发动机,性能随着不断改进,一直在提高,太行B已把推力提升到14吨以上,发动机寿命也从50小时提高到1500小时。
太行发动机已相当成熟了,按2015年初的说法,已交付400台以上,估计目前每年的产量也达到60台上,然而这点产量依然不够用,一架重型战机需要2台发动机,而且外加至少一台备用发动机,现役战机也要更换的发动机。现有的太行发动机产量,能保证沈飞一家的生产需求已相当紧张了。
太行发动机实际需求非常大的,歼10战机的配套发动机就是太行,也早已装到歼10C上试用,也试飞了相当长的时间,但是歼10C的批量生产至今没有展开,有人说,太行可靠性,为什么不是发动机供应不上那?成飞的生产一年可以生产大约30架左右的歼10,这就是至少40台以上的发动机,显然太行没有如此多的富余产量。不久前,又传出歼20搭载太行发动机首飞的消息,那么发动机的产量就不够了,也许歼20装太行仅限于试验性质,无法量产。
我们也在试验增加发动机产量,可惜不是新建几条生产线就行了。生产线所需的设备不简单,只能用“高、精、尖”来形容,绝非大白菜,配齐了不容易,要生产需要工人吧?这就大量的技术工人,可不是随意培养几天就可以上岗的,标准相当高的。有了设备与人,还需要原材料,也一样是头痛事。
航空发动机制造涉及到一系列尖端科技,比如设计、材料、工程以及合金冶炼等等,没有一个完整的工业生产体系不行,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不妄自尊大,也不应该妄自菲薄,脚踏实地,务实前进吧!(作者署名:麦田军事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