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佩斯的父亲陈强,是老一辈的表演艺术家。抗战期间,陈强在鲁迅艺术学院做文工团演员,擅长饰演憨厚的农村老汉。1945年,歌剧《白毛女》创作组成立,贺敬之丁毅执笔,陈强入选演员团,当时他觉得按照自己的条件,太适合演杨白劳了,结果导演王滨跟他说,组织上让你出演黄世仁。
28岁还没媳妇的陈强差点儿一口气儿没上来,死活不同意,后来干脆直接逃班。剧组也有的是招儿,逼着陈强去学习毛主席讲话,学了几次,陈强才想通:演坏人也是革命任务,不仅要演,还要演的深刻演的逼真。于是,革命舞台上的经典形象之一就这样诞生了。
经典到啥程度,1946年张家口保卫战间隙,联大文工团到怀来演出歌剧《白毛女》。演到最后一幕时,“黄世仁”跪倒在台前接受批判,台上群众演员高呼“打倒恶霸地主黄世仁”,台下老百姓越看越生气,掏出当零食的果子就往“黄世仁”身上招呼,陈强直接被砸成了熊猫眼。
这不算最惊险的,47年陈强随团到冀中军区演出《白毛女》,正赶上部队开完“诉苦”大会。演出刚过一半,一个翻身后刚参军的战士看的怒火中烧,“咔嚓”一声拉开了枪栓,咬牙切齿地要打死“黄世仁”,幸亏一旁的班长眼疾手快,一把给夺了下来。后来部队直接规定:看白毛女必须子弹退膛。
解放战争期间,《白毛女》凭借着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居然变成了劝俘虏弃暗投明的利器。打仗抓回来的国民党兵,政委过去谈谈心,诉苦大会发发言,再集体看一场《白毛女》,俘虏士兵就从国民党反动派变成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了,流水化作业。
但是演的越多,陈强的反面形象越在群众的眼里扎根。1962年,陈强拿到了第一届电影百花奖最佳男配角奖,获奖角色是他饰演的另外一个经典反派:《红色娘子军》里的南霸天。这些经典的形象在文革中给他带来了很大麻烦,带着红袖标的造反派常用的指责是:“你不是坏人,怎么能把黄世仁演的那么像?”
改开之后,《白毛女》被不断反思,比如有人指出:黄世仁和杨白劳两方只是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剥削者、压迫者和被剥削者、被压迫者之间的关系。解决纠纷,应当遵从市场经济,而不应该搞阶级斗争。黄世仁和杨白劳的关系到底应该如何界定,这是一个很简单,也很难回答的问题。
但无论如何,陈强对恶霸地主形象的经典塑造,除了他自己深厚的功底外,还得归功于那个特殊时期。在那个时候,剧作自身的定位,已远非单纯的艺术性,而是为完成其他的目的而服务,例如转变俘虏的士兵,例如席卷全国的土改。
人民艺术家陈强先生于2012年仙逝,《白毛女》也作为老片,极少有人提起,但杨白劳黄世仁的故事,以及剧作背后的那些不可描述的道理,却从没有在这片大地上消失。刚刚上市的一家互联网金融公司和它的现金贷生意,又史海钩沉,引发了一系列的联想和讨论。
2015年,隔壁部门的同事拉着我去看项目,找参与定向增发的机会,当时去的第一站,就是位于上海张江的一家A股互联网公司。这家公司有众多的产品,但利润主要来源于一款叫做“贷款王”的业务,可以说跟Q店是同行。
公司几个高管出来路演,给我们展示了业务的关键指标,讲解了小贷的奇葩玩法,顿时亮瞎我们狗眼。会后,高管千叮万嘱,会议内容千万别传播,这生意走在红线边上,容易引来雷劈。很明显,人家是聪明人。
两年之后,它的同行在美国上市,市值高达百亿美金。于是,急于炫耀的投资人、脑子发昏的CEO、一脸我牛逼等我来操你的PR/律师,不仅把什么东西都给捅了出来,还成功地吸引来了媒体的目光和公众的反感。“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声音还在这厢余音绕梁,500亿美金的目标就在那厢信誓旦旦的出炉了。
在我们这个国家,最忌讳的,就是在穷人身上攫取暴利。你可以赚富豪的钱,你也可以收割中产,但是你想在国家基本盘上赚取暴利,就得三思而行。在风平浪静时,一切可能都不会有问题,但万一哪天,群众的目光需要被转移,那些不知死活的人,做靶子的机率会比较大。
当台下的群众拉起枪栓时,没人管你是真的黄世仁,还是假的黄世仁。
勘误:题图照片并非陈强一家,而是电影《瞧这一家子》的剧照。感谢网友basket!bao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