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庞贝城”下邳古城浮出水面
意大利的庞贝古城因火山喷发而被掩埋,在江苏,有一座古城因为清代地震引发洪水而被整体淹没,这就是位于今天徐州睢宁的下邳古城。11月21日,下邳古城遗址考古专家研讨会在睢宁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经过3年考古调查,陆沉350年的古城将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中。
“3年前,睢宁市打算对下邳古城进行保护,南京博物院和睢宁博物馆组成联合考古队,按原先划定范围进行勘探却一无所获”,领队马永强告诉记者,“这让我们意识到,这座掩埋在黄泛区下的古城另有所在。”
考古队员走访得知,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农户挖沟时曾挖到码放整齐的大型青砖,随后的考古勘探证实,魏晋至明清的下邳古城在原先划定范围以北500米的村庄区域,巧合的是村庄的名字就叫“城里”。专家们实地查看了一块300平方米的探方,地下3米左右,是一处宋代建筑遗迹,地上的铺地青砖表明,这是一处房址,两边还有道路和排水沟。而在青砖下方就是魏晋时期地层,考古队在其中发现了菱形暗纹陶盆。
南京博物院考古所所长林留根告诉记者,史料记载,康熙七年六月,山东莒州、郯城发生8.5级大地震,导致黄河决口。20多天后,离震中约八十公里外的下邳被洪水淹没。考古证实了这一点,明清城墙外侧黄河决口淤积的泥土深达五六米,它们是古下邳城陷落后逐步被掩埋的见证。
然而这并没有解决考古队员心中的疑问,下邳最兴盛的时期在汉代,因为处于泗水、沂水交汇处,控扼今天徐州与淮安地区的交通,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可以说这是一座因水而兴的城市。据徐州博物馆研究员李银德介绍,韩信被封为楚王时都城就在下邳,统辖范围北至山东汶河,东到大海,南跨长江,西抵今天的安徽。东汉时期的下邳国统辖16个县,是东部地区最大的诸侯国。
那么,汉代下邳城又在哪里呢?这是一次长达2年的寻找,直到崔瓦房村一位老人告诉考古队员,自家门前有块地特别硬,挖不动耕不动,也没法种庄稼,顺着这条线索,东汉下邳城东城墙就这样重新出现。勘探表明,东汉下邳城东西长2.5千米,东城墙长1.35千米,西城墙残长约1.5千米,面积是明清古城的五至六倍。而明清古城则恰好处于东汉下邳城的西南角,形成大城套小城的格局。
考古队解剖了东汉城墙的东北方一段,发现这是一段夯土城墙,顶部宽约五六米,底部宽约30米,城墙顶部距地表只有30厘米,但是城墙内外都被淤泥所覆盖,考古表明,至少在汉代这里就曾被大水淹没过。更奇怪的是,东汉下邳城似乎是在很短时间内被放弃了,当时的人并未走远,而是转而在汉城的西南角经营魏晋至明清时期的下邳城。
有人推测,处于战略要地的下邳城很可能在东汉与魏晋之间发生了一场大变故,导致了城址变迁,而史料也留下了可供探究的蛛丝马迹,那就是汉末曹操、陶谦、刘备、吕布、袁术等多股势力在当地角逐,曹操曾掘开泗水和沂水淹了下邳城,从而生擒吕布,并将他缢杀在下邳城的正南门——白门楼,此事在罗贯中《三国演义》中也有生动演绎。那么下邳城的变迁是否真的与此事有关呢?专家认为还需要进一步的考古发掘。
事实上,不仅下邳古城因水而兴,因水而废,目前的考古也备受水患困扰,向地下发掘半米就出现地下水,考古探方中如果不用机器抽水,不到一个小时水位就会上升一米,而东汉地层以下则因为水量太丰富而无法辨别地层,给考古工作带来极大困难。
东汉以前下邳城同样历史丰富,早在春秋,宋襄公就筑下邳城,建白门楼;战国时齐威王的国相邹忌被封于下邳;秦末张良刺杀秦始皇失败后藏匿于下邳,得黄石公传授兵法,留下“圮桥进履”的典故;三国东吴孙权就出生在下邳……东汉前下邳城就有非凡的历史,应该会在地层中留下遗迹。但因为地下水的原因,东汉以前的历史已无法进行考古。
此次参与研讨的专家来自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以及西安、洛阳、扬州等地的考古专家,中国考古学会秦汉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白云翔认为,重新发现下邳古城是一个重大成果,目前考古工作只是刚刚开了一个头,还有更多谜团有待破解。同时古城周边还有双孤堆、刘楼、巨山等墓群以及羊山寺遗址等文物点,它们共同组成了下邳古城地域文明的重要因素。 本报记者 王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