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的圣胡安号潜艇失踪,除了本国及邻国施以援手外,还牵动了几乎全部海军大国的注意,搜救过程中,美、俄均予以支援,前两军甚至直接出动装备参与搜索,俄国的调查船Yantar奉命前来,但尚未抵达。
11月23日,该艇失去联系后第8天,也就是理论上艇内氧气刚刚耗尽的第二天。
阿海军发言人 Enrique Balbi在记者发布会透露:圣胡安号可能发生了爆炸,11曰15日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组织CTBTO所属2个水声监听站(HA10、HA04)监听到了异常声响,分析团队的结论是爆炸发生在最后一次联系3小时后,距离最后联系点30海里。
Balbi表示异常声响出现在该艇失去联络数小时后,该声响“abnormal, singular, short, violent” and “non-nuclear”
“异常、单次、短促、剧烈”,而且是“非核爆炸”。
参与分析的美国海军中尉 Lily Hinz对媒体说明 “It was not a whale, and it is not a regularly occurring sound,”
“这个音响不是鲸鱼发出的,是种不同寻常的响动”。
根据对爆炸音响的分析,该艇平均航速是10节,处于潜航状态,这似乎表明爆炸是猝然发生的,可能没太多先兆。
潜航状态的推测与出事区域没有发现碎片相符合。针对没有碎片浮起的问题,Balbi的解释是潜艇发生了“内爆”(implodes)。
这时起,搜救工作的重点从救人转为寻找遗骸。
提到内部爆炸,大家最先想到的很可能是库尔斯克,导致库尔斯克沉没的是其首舱里的超空泡鱼雷,但这次圣胡安的内爆可能有所不同,圣胡安装有500吨铅酸电池。
铅酸蓄电池充电过程中会发生电解水的副反应,从而释放出大量的氢气,正常情况下 , 蓄电池释放氢气主要来自充电过程 , 尤其是充电末期。氢气是易燃易爆气体,在高温或明火条件下,氢气和舱内的混合气体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氢气在空气中含量达到4.65%~70%),达到其爆炸极限时,就会迅速引起爆炸 。
圣胡安的内爆很可能是氢气引起的。该艇前任艇长Horacio Tobias认为,如果发生氢气内爆,爆炸将会非常剧烈,艇员根本不可能有时间反应,他们甚至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最后,这样剧烈的爆炸,不可能有人幸存。
正常情况下,一旦氢气累计超过某一指标,潜艇蓄电池舱空气净化装置就会启动净化。
氢气超标的原因一般有4个,
1,蓄电池充放电负荷激烈波动。蓄电池的充放电速度随着潜艇的不同工作状态而改变。试验表明 , 蓄电池释放氢气主要来自充电过程 , 尤其是充电末期。如果圣胡安当时是通气管状态航行,给潜艇充电,那么氢气释放会增加。放电也会释放氢气,如果潜艇快速浮潜,会导致氢气释放量明显变化
2,净化装置吸附材料失效。 比如材料过期,或因为操纵不当而失效。
3,设计防护余量不足。
4,操作使用不当或部分仪器仪表失灵。蓄电池舱氢气积累需要一个过程,当其浓度达到一定范围,净化装置才自动启动。如果检测仪器失灵,就没法启动净化。
2008年起,圣胡安在阿根廷进行中修,期间更换了电池。该工程耗时6年,于2014年完成。
但据说,此时该艇存在不少毛病,这一点不少官兵曾和家人说过。
Leguizmon女士是艇员家属,她丈夫曾对她讲过圣胡安2014年曾发生严重事故,该艇官兵说自己的潜艇是拿绳子绑在一起才没散架的。
”it is all held together with wire”
中修时,该艇从后部切开艇体,更换了大量设备。
15日事发前,艇长曾向基地报告:电池有短路问题,基地答复:中断航行返回mar del plata,之后在返航路上,基地还和艇长有过一次通信(最后的通信), 但细节未透露。
这系列信息似乎都将事故发生的原因指向该艇糟糕的状态,尤其是那500吨铅酸电池,阿根廷海军对家属表示爆炸发生在200米深度,但一般来说,潜艇下潜到50米左右,就已经不会受到水面风浪的影响了,对一艘发生故障的潜艇而言,下潜到200米有些没有必要。
而且电池短路后,潜艇改为通气管航行似乎更合理。
2014年,该艇曾遭遇一次搁浅。
或许15日发生的情况是这样的:
电池工作异常,导致氢气浓度增加,短路发热,氢气爆炸,耐压壳受损,艇体被水压压溃。
无论发生了什么,有一点可以肯定,44位官兵已无可能回家了,家属的已经情绪不稳定了,有人指责阿根廷海军在欺骗,也有指责阿军渎职,明知潜艇问题多多,却不予解决。
接下来阿根廷海军可能要做2件事,1决定是不是打捞潜艇,事发区域水深不小,而且现在还未找到潜艇残骸的确切位置,尽管如此,已经有负责任大国在行动了,绍伊古已经按普京指示去接触了,这方面俄国有经验,2研究怎么压制家属,这种事应该也有大国能得上帮忙。(作者署名:雷曼军事现代舰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