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这名90后爬100层楼梯上东塔 无人机拍摄成网红

陈冲 网名“二中兄”,27岁,来自潮州,理工男,航拍达人。2017年2月~8月,他花了185天用无人机飞行400公里,从空中俯拍广州,在他的镜头下,广州的城中村、斑马线都很美。在广州“禁飞令”实施的第一天,他的《飞行半年,这可能是关于广州城市的最后的航拍合辑》一帖红遍网络。

在上月的《财富》全球论坛,1180架无人机在海心沙放飞,灯光表演令人惊艳。其实,无人机不只一次担当着记录大美广州的角色。

2017年8月,《飞行半年,这可能是关于广州城市的最后的航拍合辑》一帖红遍网络。透过航拍镜头,我们知道了石室圣心大教堂的顶部是标准的拉丁十字架,知道了中环广场俯瞰之下是个巨大的八卦双鱼,知道了广州科学中心就像潜伏在水中的航空巨舰,也第一次发现原来大塘村还能有“马卡龙之城”这样浪漫的名字……

作者“二中兄”告诉信息时报记者,自己并不是专业的摄影师,航拍广州也并非自己的创新之举,甚至连首发这篇文章的公众号,也只是他自娱自乐的“后花园”,只是刚好赶上了广州颁布“禁飞令”的时机、选取了“合辑”这个独特的切入点,才意外让自己成为了“网红”:“有很多运气的成分在。”

为了角度 背着20斤背包爬楼百层上东塔

“二中兄”本名陈冲,今年27岁,来自潮州。8年前他来到广州上大学,毕业之后留下工作,专业是通信工程,一个不折不扣的理工男。平日里,他也和这个城市中的上班族们一样,过着“单位—住处”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而摄影,就是为他生活增添亮色的那支魔法画笔。

“上大学时就是拿手机随便拍拍,工作以后自己挣钱了,就买了个稍微好一点的卡片机,再后来升级到单反,然后‘入坑’无人机航拍。”陈冲说,这是很多摄影爱好者的“常规路线”,因为自己主要拍摄的是城市风光,想要与众不同,重点就在于找好角度,而时下最“新潮”的切入点,正是航拍。

对于每日在城市中来去匆匆的我们来说,广州的形象就是“石屎森林”:林立的高楼、熙攘的人群、穿梭的车流……和其他大城市并无太大的区别,只有从高处俯瞰,你才会发现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在城市中蜿蜒而过的珠江水道、四季色彩景致全然不同的花海、隐藏在“石屎森林”中的历史建筑、对比鲜明的新城区和老城区……这所有的一切,吸引着陈冲一次又一次放飞他的“好伙伴”——大疆精灵Phantom 4 Pro。

“没有无人机的话,想要获得这样的俯瞰视角,唯一的办法就是爬高楼。”为了拍到心仪的照片,陈冲已经爬过上百座广州城内的高楼。

两年前登上如今广州的第一高楼——东塔的时候,那里还处于施工的状态、电梯尚未投入使用,他只能背着超过20斤的背包爬了100多层楼,足足用了40分钟。虽然很累,但陈冲感觉很值:“上去之后,感觉就跟飞在空中一样。现在广州最高的高楼,一个就是东塔(530米),一个是小蛮腰(主体高度454米),上去一趟不容易,时间更是不好控制。买一架无人机也就万把块,还没有好的单反相机贵,又能获得更多的视角。”

这名90后爬100层楼梯上东塔 无人机拍摄成网红

上月初,拍摄于琶洲会展中心附近,粉红色异木棉惊艳绽放。

受访者供图

这名90后爬100层楼梯上东塔 无人机拍摄成网红

▲陈冲的大疆精灵Phantom 4 Pro是去年2月入手的。

这名90后爬100层楼梯上东塔 无人机拍摄成网红

2017年2月~8月,在广州实施“禁飞令”前,陈冲一次次放飞这个“好伙伴”,拍下不一样的广州。

这名90后爬100层楼梯上东塔 无人机拍摄成网红

(上接A04)

半年追赶 在“禁飞令”前把想拍的地方都拍了

时至今日,陈冲也没有“网红”的自觉,虽然他那篇《飞行半年,这可能是关于广州城市的最后的航拍合辑》被20多个微信大号转载,刷出多个10W+,在他自己那个原本只有400粉丝的公众号上,这篇文章的阅读量也逼近50000,并为他增加了1000多的粉丝,但陈冲始终觉得,自己并不是做了什么了不起的事情,爆红只是多重因素造就的“小幸运”。

“无人机航拍广州,我肯定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拍得最好的那个。”陈冲的大疆精灵Phantom 4 Pro是2017年2月才入手的,到8月发布这组照片时刚用了半年。刚开始俯瞰广州的他,不少照片还处在“模仿”的阶段。“比如大家都很喜欢那张石室圣心大教堂,其实摄影爱好者圈子里的人都知道这个教堂的顶部是个标准的拉丁十字架,之前也有不少人航拍过,很多都是‘套路’。找到点就能拍到,很多人点赞,我觉得大概是因为他们没有试过一次性看到这么多关于广州的航拍照片吧。”

陈冲觉得,自己这篇文章走红的原因,除了在数量上取胜,更重要的一点是“赶上了时候”:“2017年6月底的时候,开始听说广州准备要‘禁飞’了(注:广东省公安厅发布的《关于加强无人机等“低慢小”航空器安全管理的通告》),以后想要航拍广州就很难了。刚好当时我已经拍了广州一段时间、手头积累了一些照片,就萌生了把它整理出来发布的想法。”幸运的是,从陈冲购买无人机到“禁飞令”实施这半年,恰好碰上了航拍条件较好的夏季,让他基本上把想拍的地方都拍完了,没有留下太多的遗憾。

找点拍摄 为拍南沙港7小时公交往返

虽然陈冲把成果说得稀松平常,但其实那30多张照片,是他半年来辛勤付出的心血结晶。航拍广州,拥有一架无人机和基本的摄影技术只是一个开始。哪怕可以从别人优秀的作品中模仿角度,但从构思到成品的每一步距离,还是需要陈冲自己用脚去丈量。业余时间,别人可能在睡觉、逛街、玩电脑,而陈冲大部分都给爱好“充值”:找点、踩点、拍摄、后期……无一不是费时费力的工作。

“如果是别人拍过的就比较简单,比如在网上看到朋友发一个图,大致就能猜到是哪个地方,确定下来几个角度之后就到现场踩点,再找一个合适的天气去拍摄。如果是别人没拍过的工作量就要大一点,先要构思角度,比如想拍运动场或者游泳池,构思好之后就去卫星地图上找,找好合适的点再去现场观察角度,最后确定下来才能定计划拍摄。”

在陈冲发布的航拍广州合辑中,有一张南沙龙穴岛的照片,从高处俯瞰的运货车,被陈冲形容为“贪吃蛇”。“当时我看了别人拍的一张港口的照片,觉得不错,而距离我最近的港口就是南沙了。”那天到南沙,陈冲单程就坐了三个多小时公交,往返加拍摄一天就搭进去了,而最后在合辑中呈现出来的照片是两张。“一天出两张照片,这个出片率我已经很满意了。”

在陈冲的行摄之旅中,这样的时间成本付出已经是常态。

预知天气 拍下云和花的背后是专业的计算和等待

对航拍来说,天气是非常关键的影响因素。在陈冲的“航拍广州”合辑中,两张广州城仿佛浮在云端的照片让人感觉如入仙境,而这两张照片拍摄于2017年5月7日。那是一个周日的清晨,春夏之交的暴雨送来一丝清凉,每个人在此时恐怕都会本能地眷恋被窝,但陈冲却用了一个小时让自己“强行开机”,再用了一个小时解决早餐,之后搭上一个小时的公交去到拍摄地点,于是才有了这组“云中城”的诞生。

陈冲将这形容为一次“有预谋的拍摄”,因为这是他预料之中的气象条件,早在出发前他就知道能拍到这样的景致。“这种云叫低空碎雨云,每年广州春夏之交,暴雨落在闷热的地面后蒸发成水蒸气上升,遇到降温的空气就会凝结成低空漂浮的云朵。”陈冲笑言,爱上摄影也为他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对于天气,他可谓是如数家珍,光是手机里的天气APP就有近十款之多。

预知天气并不代表就不用吃苦了。“比如冬天,想要拍一张好照片就只能等冷空气来。记得有一次冬天早上,我去爬楼拍日出。5点多就开始等,足足在上面待了一个多小时,最后都冷到发抖了。”对于摄影爱好者来说,“等待”是一堂必修课。

增长的除了气象知识,还有生物知识,比如跳出“花城”这个笼统的印象,透过不同的花去感受广州时节的变化:二月的木棉枝头怒放,三月的大叶榕黄叶遍地、洋紫荆透露春意……即便现在已经“禁飞”了,陈冲仍旧会爬上高楼,用相机去记录广州的鲜花。上月,他在朋友圈发布了一张拍摄于琶洲会展中心附近的照片:一江两岸,高楼林立,远处的广州塔直耸云霄;有轨电车沿着珠江疾驰而至,奔向近处满树烂漫的粉红色异木棉,仿若开往春天的列车——这或许正是“花城”之名最好的注解。

老城新识

人文气息图说

描述不一样的广州

想要打动如此多的受众,光有美丽的照片是不够的。事实上,很多读者都是被陈冲的图说所感动。比如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城中村往往是“脏乱差”的代名词——不见天日的握手楼、蛛网般缠绕的电线、阴冷潮湿的角落……但在陈冲的描述中,大塘村却有了一个充满浪漫色彩的名字——“马卡龙之城”。有网友在陈冲的图片博客中留下了这样一句评论:“住了N年,没想到我原来住在马卡龙之城里,好美。”——正是这样充满人文气息的“套路”,让读者感受到了广州这座城市的温度。

为了写好这些图说,陈冲的付出并不比拍照和修图少。“每拍完一个主题,我都会上网去查阅关于它的一些资料,以便写出更贴切的图说。在这过程中,我也对广州有了更多的认识。比如那组端午节猎德龙舟招景的图,以前我一直以为龙舟就是用来比赛的,直到那天才第一次发现并不是这样的。拍完照片后,我回去又查了资料,才知道这里面还有这么多的习俗:广州这边的村子,龙舟的主要用途不是比赛,而是‘景’。‘招景’的村子定好日期,受邀的兄弟村撑着龙舟穿江过涌前来‘趁景’;过几天,‘趁景’的村子又成了‘东家’……端午节可以热热闹闹地过上一个星期。”

同样让陈冲长了知识的还有农讲所。陈冲对着它按下快门时也只是觉得这座建筑很好看:红色的漆墙配上黄色的琉璃瓦,阳光透过镂空的门窗在地上画出不同的图案。“拍完照片回来搜索资料才知道,原来这是数百年历史的番禺学宫。

在行走的过程中,这个来自潮州的90后大男孩不断刷新着自己对广州这座老城的认识,并透过自己的镜头将其分享给更多的人。

走出广州

 带着小伙伴拍巴厘岛银河、新疆雪景

现在的广州,无人机不能随意飞了,陈冲直言确实有些遗憾。“航拍还是能提供独特视角的,从天空上看,城市的区域特点非常鲜明。比如广州,天河区感觉很现代,高楼林立;海珠区有很多城中村,住宅区很密集、生活气息浓厚……”陈冲最喜欢的是越秀区,不仅仅因为那是他的单位所在地,是他最常活动、也最熟悉的地方,还因为那里历史建筑多,底蕴深厚。

既然不能飞了,那就重拾旧的方式。陈冲又开始了他的爬楼之旅,用单反相机去记录这座美丽城市的点滴。在与记者约定接受采访的那天早晨,陈冲在朋友圈发布了一张广州塔的照片,正是在附近的高楼处拍摄的。为了迎接《财富》论坛,广州塔前面的草坪用鲜花摆出了花的图案,作者的原意可能是寓意“花城”,陈冲却将这个图案亲切地称为“小熊猫”:“形状很像。”

他的无人机小伙伴,则跟着他走出了广州,去俯瞰更多的“天空之城”。

在每年的出行计划中,陈冲会在行李箱给无人机留一个位置。假如要去的地方比较远,比如像今年国庆假期时去新疆,他会和同好暂时交换器材:“换一台体积小一点的无人机,方便携带。”在阿勒泰的禾木村,陈冲恰好碰上了一场雪。“原本是想拍日出的,结果刚好碰上下雪,就变成了拍雪景。”

这样美丽的“邂逅”,在陈冲的行摄生涯中并不罕见。有一次他打算拍摄夜景,意外拍下了闪电被广州塔顶避雷针牵引的照片,他将其发布并配文,“广州塔已充电20%”;而去年8月在河源的缺牙山,虽然因天气原因没有拍到预想中的日出,他却意外地拍到了云端的大风车,并且还在前一晚收获了自己今年看到的最美星空。陈冲说,“上一次拍到银河是去年在印尼的巴厘岛。为了拍到火山之上的美丽星空,我特地选择了一间阳台面向火山的旅馆。现在,那里的火山开始活跃了,估计也很难重现这一幕了。”

“对话

“不会觉得很累吗?别人假日都想多睡会儿懒觉,但你可能要早起、或是走很远的路。”记者好奇地问。

“那你们放假的时候,都会做什么呢?”陈冲反问。

“……睡觉,看剧,玩游戏,逛街。”略加思索,记者给出了具有普遍代表意义的答案。

“所以,我只是把你们睡懒觉和看剧的时间用来拍照和修片而已。只要把这当成一种爱好,就不会觉得辛苦。行走摄影,让我看到了很多以前没想到的角落,也让我了解了很多此前不知道的关于广州的历史。对我来说,每次出行都有新的收获。”

热潮退后

脚步不停

继续走走拍拍

那股刷爆朋友圈的热潮退去之后,陈冲的生活已经回归了平静。“短时间内关注的人确实比较多,不过热度过后,该干嘛还是干嘛,生活工作和之前并没有很大的区别……因为那篇文章,身边的人基本上都知道我了,但现在他们也习以为常了。听说同事们还帮我办了个小型的摄影展,不过是在总部那边,而我在分部工作,一直没有亲眼看过。现在都过去几个月了,听说还在那里,可能也是找不到东西替换吧!”陈冲自我调侃了一句。

最大的改变或者来自于经济方面。前面提到的那组猎德龙舟招景的照片,其中一张航拍龙舟聚集的照片,就摘下了“龙腾猎德”猎德端午龙舟民俗摄影大赛的冠军;一张“木棉花下的摩拜”,让陈冲获得了摩拜生活主题摄影大赛相机组的二等奖;一张拍摄北京路和大南路交界处斑马线的照片,被一家出版社相中、成为一本情感故事合集的封面;一张珠江新城的夜景照,则被《南风窗》杂志社选用,配在了关于《财富》论坛的报道中。“参加一些业余比赛的奖金,加上约稿方面的收入,够器材费了。”

闲暇之时,陈冲还是喜欢走走拍拍,就像他的公众号名字“爱走路的人”那样,没有因为“禁飞令”而停下发现广州的脚步。比如爬上年轻的高楼,俯瞰曾经保持“广州第一高楼”地位30年之久的爱群大厦;又或是在灯光节的熙攘人群中,寻找幼小孩童骑在父亲头上的温馨画面;甚至一个平凡的场景里,细微的光影变化都能让他为之沉迷。

粤ICP备15008043号-2
免责声明
番禺工商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