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广东政协委员提议:建议南沙创办海外人才子女学校

□本版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梁健敏

广东省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将于今日下午在广州开幕。昨日,本报报道了不少民主党派的提案都提及到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其中,教育发展问题备受关注。民进广东省委提到,应加快基础教育学位供给和优质教育资源覆盖,全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构建大湾区优质生活

实际上,大湾区战略对基础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更加紧迫的任务,比如就有政协委员提到,南沙的港澳和海外人员子女来穗会碰到难以适应的问题,南沙区面向港澳和海外人士子女规划布局教育机构。此外,在建立多种形式的粤港澳教师、学生合作交流平台载体和对话协作机制方面,也有不少建言,比如说创作更多定期交流互派的机会、探索发放“交流生通行证”、成立“穗港学校联盟”等等。

提案:

建立粤港澳基础教育联盟

昨日,民进广东省委就提出《关于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下打造面向世界的南方教育高地的建议》,该提案执笔、民进省委会教育工委副主任舒悦表示,一方面,大湾区战略下珠三角的城市化进程、户籍制度改革和人口流动将会进一步加快,这些因素加上二孩政策将给珠三角各城市带来基础教育学位供给的空前压力;另一方面,大湾区战略下必将加大引才聚才留才的力度,新一轮人才政策对珠三角城市的基础教育优质化多样化发展提出了更高需求。

提案指出,一是要加快珠三角尤其是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等市的幼儿园和中小学学位建设,加快落实教育用地,推进学校新建、改建和扩建,保证基础教育学位供需平衡;二是要做好基础教育学位科学预测和规划。对未来5年以及更长一段时期的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学龄人口时间空间变化情况开展科学预测,对新增学位需求和缺口情况进行分年度、分学段、分区域全面测算,列出需求清单,调整优化布;三是要加快优质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和覆盖。推进集团化办学、联合办学、委托管理、对口帮扶,通过多校协同、区域组团、同学段联盟、跨学段联合等多种办学模式,推进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四是建立粤港澳基础教育联盟,建立多种形式的粤港澳教师、学生合作交流平台载体和对话协作机制;探索大湾区更加便利通畅的学生转学、入学机制,和学生考试评价机制融合改革。

建议:

面向海外人士布局教育机构

事实上,对于探索大湾区更为通畅的机制和融合改革,得到不少积极回应。

广州市政协常委,建滔化工集团执行董事、化工部总裁张广军就表示,畅通大湾区的教育发展,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湾区子女的入学问题。他表示,目前,南沙区港澳和海外人士的子女人数已经形成规模。港澳和海外人士子女,从小接受的教育模式不同,初来南沙,很难适应内地的教育模式,而且语言问题也是学习的障碍。为解决这些孩子的教育问题,他建议,南沙面向港澳和海外人士规划布局教育机构。一方面,鼓励民间办学,开办教育过渡班,主要面向在港澳和国外接受了几年初级教育的孩子,帮助他们向国民教育过渡。

此外,组织创办海外人才子女学校,尽可能地成为十五年一贯制学校,提供从学前教育到高中的所有阶段的课程教育。学校教育体系以中国国家课程为基础,以美国创新课程为特色,除语文以外,实行全英文教学。同时,以中国国家课程为基础,发挥中国基础教育的优势,取长补短,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中国化国际教育。还可以在南沙区现有的学校中,选择一批有条件的学校建立国际班。学校引入外教资源给国际班学生授课,也可以挑选一批具有英文特长的教师进行上课。

各方声音

校长教师学生应定期交流

“大湾区的教育交流要在制度创新上有所突破。去年7月,我留意到一档节目,叫《我在故宫修文物》。其实是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一名学生利用暑假到故宫参与文物修复工作,工作结束后,他发了微信和微博,在粤港澳青少年中引起了反响。他说,参与这项活动后,才知道我们国家的历史文化是如此的博大精深。

只有体验和实践才有收获,只有交流才能融合。大湾区在国际教育交流方面大有可为,校长、教师、学生应定期交流互派。大湾区的未来是青少年的,因此,开展青少年的交流对于大湾区的未来,对于广州的未来有非常大的作用。”

——英东中学校长胡国胜

探索发放“交流生通行证”

“在促进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交流培训方面,一是应该创新体制机制,放宽青少年和教师参加培训交流的出入境时间限制,探索发放‘交流生通行证’,比如可以把有效期从原来的一周延长至半年;二是在广州建立‘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创新科学教育基地’,引进香港、澳门的教育培训资源,整合广州的教育科研力量,一方面开设博士课堂、机器人课程等STEAM科学教育课程,另一方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与研学活动,探索素质教育的新模式;三是加大财政投入,设立专项基金,支持青少年和教师团队参与交流培训项目;四是举办粤港澳大湾区教育交流高层次论坛和大型赛事,在学生素质培养、学校之间的交流合作、校长专业发展及特色学校建设等方面的探索带来新的高度、新的视野、新的思维、新的借鉴,形成人才互动往来的联系机制。”

——广州岭南教育集团总裁贺惠芬

组建“粤港澳大湾区学校联盟”

“在加强合作交流方面,广州应牵头组建‘粤港澳大湾区学校联盟’,助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发展。

广州作为岭南文化中心,可以牵头将区内学校、教育工作者和中学生三个层面的结盟与交流,将成为大湾区的建设提供可靠的人才输送基地,意义重大。三地应进行交换生计划,内地的学生与香港的学生互换,参加者在结束后可以安排制作交换体验报告以及在全校周会中向其他同学分享见闻经历,加深对内地不论是教育还是生活等各方面的认识。观课交流活动,两地教师之间互相交流观课有助同侪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并可尝试联盟内中学实行‘同材异教’、校本课程交流等展开互通。

此外,全球正兴起推动STEM教育的热潮, 广州、香港的学校均有开展。可以广州为中心带动整个大湾区互动,联合发展STEAM教育。包括创立STEAM教育基地,把岭南文化中的科技元素加以整理,物色广州市的创新科技企业或科研院所挂牌为‘STEAM教育基地’,设计旅游线路供大湾区中小学生参观学习。在学校层面,由广州牵头,定期举办两地中学生考察团,让香港学生与内地学生交流认识有助加深对于内地情况的认识。”

——香港教联基金会秘书长李凤琼

粤ICP备15008043号-2
免责声明
番禺工商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