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煲家系列漫画 □老唐
热点
有一句戏谑之语,所有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真问题,我觉得托管难就属于此类,关键是政府要把托管作为一项基本的兜底性公益服务来做,在这一定位的基础上再来核定投入的体量,激发各方的参与意愿,这就相对合理了。
学生三点半到四点半放学,但家长要五点半才下班,算上路上的时间,到校将近六点半,那么三点半或四点半到六点半之间的“时间差”就成为学生看护上的“空档期”,也成了俗称的“四点半难题”。难在哪?校外托管良莠不齐,隐患多;校内托管偏少,时间难以保障。近年来,广州市不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就托管问题四处奔走,大声疾呼。在刚结束的广州两会上,民进广州市委员会提交了《全面开展学校课后服务解决中小学生托管难题》提案,一些省“两会”代表和委员也准备提交类似的议案提案。人们不禁要问,“托管”变“脱管”,原因到底在哪呢?
其实,托管问题不仅存在于四点半以后,在中午也存在。毕竟,现在一些学校且不说“晚托”,连“午托”都不愿意承担。学校为什么要取消午托?这其中有钱的问题,但最关键我觉得还是意识的问题,学生午餐终归是要吃的,学校不提供就餐服务,那就市场解决,这个没有问题。但因为学校没有场地提供床铺,就拒绝学生在教室休息,这就有点“过分”了。70后80后上学的记忆里,中午都是睡课桌的,哪有什么床铺?因此,以这种理由取消午托,这其实是在变相推卸责任。中午因陋就简休息,这应该是一种兜底的服务,其他有条件的,比如家在隔壁的中午回家休息,这个没问题。
而具体到四点半的托管难题上,我觉得这主要就是“钱”的问题了。据报道,出现托管难问题的主要在公立学校,私立学校几乎不存在,原因无非在于一般的私立学校收费高昂,家长既然送得起上学,自然对托管的相关费用不以为意。至于普惠性的公立学校呢,由于是义务教育,家长需要往外掏钱的地方实在不多,这样一来将孩子送去校外机构托管的费用,即便总数不高,也显得扎眼了。另外,部分经济条件不那么好的家长之所以对公校情有独钟,客观来讲,可能花费而非教育质量成了他们首要的考量因素。概括到一点,就是不愿或者掏不起更多的钱。
而要说到省钱,校内托管无疑比校外托管要让人放心,性价比也要更高。南京等不少地方,为破解四点半难题推出的弹性放学措施,究其实质就是校内托管。不过,无论校内托管采取哪种说法,都必须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放学后照顾学生的老师的报酬问题。就眼下而言,人均每天每小时2元的补贴显然太过低廉,起不到应有的激励作用。必须明确一点的是,放学后老师在校照看这属于加班,让其廉价劳动,显然有悖于老师价值的体现。强制执行,更容易引起老师反弹。所以正确的做法,我觉得该是提高照看孩子的补贴标准,同时自愿报名。对于照看出现的人力资源短缺,可用市场的方法来补充人手,比如和一些校外辅导机构合作,后者可以在支付一定的场地使用费之后进场照顾。当然,进场前校方需履行监管和过滤责任。
对于家长来说,还有一种免费模式———随着社工服务的兴起,一些社工机构开设了四点半学堂,免费向有需要的学生提供服务。按分类说,这就属于校外托管,不过,唯一的问题是可遇不可求,虽然这一服务不收费,可毕竟还是要花钱的,是由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提供的,就当下来看,只能是星星点点,不可能做到全覆盖无盲区,也就不可能解决所有的托管难题。
有一句戏谑之语,所有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真问题,我觉得托管难就属于此类,关键是政府要把托管作为一项基本的兜底性公益服务来做,在这一定位的基础上再来核定投入的体量,激发各方的参与意愿,这就相对合理了。当然,在用钱花钱的同时,必须解放思想,比如说认为老师四点半后照顾学生领取报酬与中小学老师不得兼职兼薪的规定冲突,这就明显是想多了。对这些狐疑,也需要教育部门明确表个态来正视听。
胡一刀(时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