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电影春节档又发疯了,分分钟破了两个记录。
2018年二月的最后一天,国内电影市场单月票房达到100亿,同比增长超过65%,不仅打破了去年8月《战狼2》助力下73.7亿元的单月票房记录,还刷新了全球电影市场单月大盘纪录。
《唐人街探案2》和《红海行动》这两个爆款,功不可没。小编也看了《唐探2》,全程傻乐,沦陷在昊然弟弟的美貌中无法自拔。
回望
但热闹的表面下,总觉得少了点了什么。
在印象里,贺岁片应当是年终总结式的,通过它,我们回顾过去的一年,带着不舍迈入新的一年。
而这样的印象,是冯小刚塑造的。
贺岁片源起于80年代的香港,内地贺岁片市场,却是由冯小刚亲手启动,1997年,《甲方乙方》横空出世,大获成功,此后,贺岁片市场几乎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厮杀一年比一年激烈。
但小刚一出,谁与争锋,冯导的在贺岁片江湖的金字招牌始终没有旁落。
除了出色的幽默感,冯小刚总是很敏锐,能紧扣住时代。
《手机》讲科技产品给生活带来的改变,《不见不散》讲90年代赴美打工族的生活,《非诚勿扰》讲网上相亲,《甲方乙方》更是有意无意提及当年的各种大事件......
再看今最大势的三部片子。《唐探2》倒是符合贺岁片的热闹,笑点也稳打稳扎,但是背景放在美国,除了用“警长”特朗普幽了一默,再难看见当下。《红海行动》是军旅片,讲撤侨事件,离普通人的生活也远,《捉妖记2》是发生在古代的真人动画片,主要负责对小朋友卖萌。
看来看去,还是忍不住怀念冯氏贺岁片的“年味”足。
掐指一算,小刚导演的第一部贺岁片《甲方乙方》距今也整整20年了。貌似现在很流行玩以20年为单位玩怀旧,那小编冒着暴露年龄的风险,也带着大家回顾一下二十年前的《甲方乙方》。
1997过去了,我很怀念他
剧情设定是这样的:四个没活干的演艺工作者,突发奇想,开办了一个“好梦一日游”公司,承诺帮人们过上梦想成真的一天。人们离奇古怪的愿望接踵而至,似乎人人都想给自己现有的生活来一个180度大转弯。
第一个上门的客人由英达扮演,梦想是成为巴顿将军。
造梦现场,有模有样,相当拉轰了↓↓↓
还记得那些经典台词吗?
将军,我们已经有一个礼拜没有吃到冰淇淋了,连可口可乐都不是原装的!
我晋升你为上士,我的加利福利亚男孩儿
我们这儿不搞三六九等,凡是群众需要的,就是我们乐于奉送的。
帮我们留下了时代的印记:
通过扮演厨子的李琦之口说出当年发生的几件大事——
香港七一回归,这事都知道啦?(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
黄河飞过去了知道吗?(1997年柯受良驾驶三菱Lancer飞跃40余米的黄河壶口)
养路费要摊在汽油里面这知道吗?
在老式小电视里看拳王泰森的“咬耳朵”之战:
1997年6月28日,美国内华达州拉斯维加斯米高梅大酒店,泰森与霍利菲尔德的第二次交手堪称世纪大战。这场比赛,泰森一口咬掉霍利菲尔德的耳朵,让人大跌眼镜。
回归普通人的生活当中,邻里相处还有着老北京浓浓的人情味——
齐大妈到访,一群人赶忙迎上去,打扇子让座↓↓
又簇拥着送出去↓↓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希望工程的大眼睛海报,原来97年就有了啊~
屋内装饰摆设满满的年代感:
藤椅、地球仪,注意看冯导腋下夹公文包的姿势嘿嘿~
那时候还流行这么刷墙,葛大爷手上的蒲扇跟刘蓓拿的陶瓷杯是不是很能唤醒记忆?
能看到90年代的时尚:
明星街拍:头戴围巾,椭圆墨镜大红唇,宽宽的连衣裙袖子
明星家居私服,从帽顶垂下来一条大辫子,不是很懂哈哈~
刘蓓走的是清新路线——
蓝印花连体衣,据说以前家家都用过蓝印花布做衣裙?脚上的凉鞋拿到现在也很时尚
这件毛衣据说有千颂伊范儿
蓝色牛仔衣,如今成为长盛不衰的爆款。鸭舌帽也依然很in~
《甲方乙方》让人难忘,不仅仅是因为逗趣,它还像一个慈眉善目的老人,温言软语,把做人的朴素道理教给你。
在家大男子主义的丈夫,受过一番虐待之后,懂得疼老婆了。
过腻好日子的暴发户,在体验过受灾农民的生活之后,表示都想一辈子跟龙虾睡一块儿,还要自掏腰包给乡亲们开养鸡场。
想过普通人生活的明星受不了被冷落,终于醒悟,再不想当普通人。
90年代经济发展的势头正猛,坐上社会发展快车的人们,内心却有些迷茫,而这部片子正是教大家要知足,珍惜现在的好日子。
过年的那个晚上,几个人聚在一块,墙上挂满顾客送的感恩锦旗,因为免费赠送服务次数太多,生意好了挣钱却少了,他们商量这干脆把公司变成慈善机构。
追名逐利的年代,这群人的内心还保持了那份纯净,让人觉得暖暖的,很感动。
那天我们都喝醉了,也都哭了,互相说了许多肝胆相照的话,真是难忘的一夜。几天后,我和北雁正式举行了婚礼,她父母单独找我谈了一次话,问我是不是隐瞒了年龄。我跟老人家说,我从一生出来就显得比别的孩子老。
1997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
葛优的这段独白,让多少人哭着哭着又笑了。
现在很少有这种隽永而留余味的喜剧电影了。一群北京的爷们姐们在一起鼓捣出来的东西,骨子里自带京式幽默感。这帮人折腾但不恶搞,保持了难得的分寸感。
现在回过头来看,那种四两拨千斤的演法在比起如今的恶搞主流,确实技高一筹。
还有深切的现实关照和浓浓的时代感,在喜剧里依然属难得。
2017年也过去了,今天的我们拿什么电影来怀念?